通过世界银行2023-03-01发布数据我们了解到,马来西亚,作为中高等收入国家在贸易额(占国民生产总值(GDP)比例)2000年该值最高220.407,1972年该值最低73.3755,发展是事物不断前进的过程,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因此,经过不断的前进和上升,28年的发展与沉淀, 这个国家的发展也给世界交出了满意的分数,以显著的增幅147.0315的数据让各国为之震惊
属于东亚与太平洋地区(不包括高收入)国家;在东亚存在着多个经济合作框架。“10+3”峰会始于亚洲货币危机。“10+6”是10+3+澳大利亚、印度、新西兰的框架。2011年东盟邀请美俄,“10+8”诞生了。此外,美国出于经济和地缘的动机在推动TPP。各个框架的诞生背景决定了其特点。从东亚共同体需要为实现汇率稳定的货币合作的角度来看,东亚共同体应该是有着10年金融合作的实际功绩和合作体制的“10+3”,不是其他的合作框架。事实上,日本期待CMI能够成为以AMRO为常设机构的亚洲货币基金,银行卡号三要素“10+3”将成为东亚共同体的雏形。
东亚与太平洋地区(不包括高收入)同时期的基里巴斯的数据显示,马来西亚2000年的最高点与基里巴斯对比。高出115.364 %。基里巴斯的同年数据显示为83.4999,低于12.13个百分比(%)。
| 年份 | 数值 |
|---|---|
| 1960年 | 92.3287 |
| 1961年 | 90.055 |
| 1962年 | 89.179 |
| 1963年 | 89.7059 |
| 1964年 | 86.4297 |
| 1965年 | 85.3149 |
| 1966年 | 81.0766 |
| 1967年 | 79.4919 |
| 1968年 | 82.9328 |
| 1969年 | 84.2396 |
| 1970年 | 86.8797 |
| 1971年 | 79.4905 |
| 1972年 | 73.3755 |
| 1973年 | 77.3327 |
| 1974年 | 96.3864 |
| 1975年 | 90.6457 |
| 1976年 | 93.1957 |
| 1977年 | 92.7767 |
| 1978年 | 92.5461 |
| 1979年 | 103.154 |
| 1980年 | 112.587 |
| 1981年 | 110.862 |
| 1982年 | 110.459 |
| 1983年 | 108.016 |
| 1984年 | 106.63 |
| 1985年 | 104.683 |
| 1986年 | 106.498 |
| 1987年 | 111.92 |
| 1988年 | 122.624 |
| 1989年 | 136.689 |
| 1990年 | 146.888 |
| 1991年 | 159.311 |
| 1992年 | 150.611 |
| 1993年 | 157.94 |
| 1994年 | 179.905 |
| 1995年 | 192.113 |
| 1996年 | 181.767 |
| 1997年 | 185.665 |
| 1998年 | 209.492 |
| 1999年 | 217.571 |
| 2000年 | 220.407 |
| 2001年 | 203.365 |
| 2002年 | 199.356 |
| 2003年 | 194.195 |
| 2004年 | 210.374 |
| 2005年 | 203.855 |
| 2006年 | 202.577 |
| 2007年 | 192.465 |
| 2008年 | 176.668 |
| 2009年 | 162.559 |
| 2010年 | 157.945 |
| 2011年 | 154.938 |
| 2012年 | 147.842 |
| 2013年 | 142.721 |
| 2014年 | 138.312 |
| 2015年 | 131.37 |
| 2016年 | 126.899 |
| 2017年 | 133.155 |
| 2018年 | 130.403 |
| 2019年 | 123.029 |
| 2020年 | 116.829 |
| 2021年 | 130.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