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2006年都灵冬奥会 | 举办国家: | ![]() |
年份: | 2006 | 国家代码 | IT |
举办时间: | 2006-02-10T07:00:00Z | 2006-02-26T19:00:00Z | |
运动员: | 2508 | 运动队: | 80 |
赛事: | 84 | 类型: | 冬奥会 |
### 创纪录的冬奥会
拥有超过90万人口的都灵成为冬奥会历史上最大的主办城市。来自80个国家奥委会的2508名运动员参赛创造纪录,26个国家奥委会有奖牌入账,同样也是一个纪录。
### 报道规模扩大
历史上第一次,冬奥会视频直播可以在手机上观看。来自五大洲的18个国家提供了视频报道。生活在蒙古和阿塞拜疆的人们第一次能够通过电视观看全部比赛。比赛成绩也成为互联网用户的热门搜索项之一。都灵2006官网页面浏览量达到7亿,国际奥委会官网页面浏览量达3200万次。
### 都灵2006遗产
了解[2006年都灵冬奥会](https://olympics.com/ioc/legacy/torino-2006-legacies-all)为东道主留下的经久不衰的宝贵遗产。(只有英文版)
### 首秀和第一次
阿尔巴尼亚、马达加斯加、埃塞俄比亚运动员首次出现在冬奥会赛场。德国选手克劳迪娅·佩希施泰因成为首位斩获9枚冬奥会奖牌的速滑运动员;赢得超级大回转金牌的挪威选手谢蒂尔·安德烈·奥莫特成为首位在同一个项目上斩获四枚奖牌的高山滑雪运动员,他也是首位金牌总数达到4枚的高山滑雪运动员。
### 奥运精神
加拿大选手萨拉·莱纳在越野滑雪团体短距离比赛中雪仗折断。挪威队主教练比约尔纳·哈肯斯蒙将自己的一根雪仗借给了莱纳(尽管长出了12厘米)。这一善举彰显公平竞争和体育精神。莱纳帮助加拿大斩获银牌的同时也将挪威队挡在奖牌大门之外。
**参赛国数量:** 80个
**参赛运动员数量:** 2508名(女子886名,男子1513名)
**竞赛项目数量:** 84
**志愿者数量:** 18000
**媒体数量:** 9408(文字媒体2688个,6720家转播商)
### 瑞典队的金牌
此前两届冬奥会上无缘金牌的瑞典队在都灵冬奥会上收获颇丰,瑞典运动员共斩获7枚金牌,包括:男子曲棍球、女子冰壶、女子高山滑雪、冬季两项以及越野滑雪的三个项目。
### 年龄最大的运动员
来自加拿大卡尔加里的达夫·吉布森在1998年从雪车项目转战钢架雪车,2002年冬奥会代表加拿大参加盐湖城冬奥会,位列第十。都灵冬奥会上,他击败了所有选手,成为冬奥会历史上赢得个人项目金牌年龄最大的选手。他夺冠当天的年龄为39岁零190天。
### 乔伊·奇克
美国速度滑冰运动员乔伊·奇克在500米项目上摘得金牌,1000米项目收获银牌。金牌为他赢得了美国奥委会的25000美元奖金。奇克选择将奖金捐赠给慈善机构。
### 三个新参赛国家
三个国家首次参加冬奥会。阿尔巴尼亚选手埃尔琼·托拉和马达加斯加选手马蒂厄·拉扎纳科罗纳参加高山滑雪项目,埃塞俄比亚选手罗贝尔·特克莱玛利亚姆参加越野滑雪比赛。
### 反兴奋剂
2006年都灵冬奥会被视为截止当年兴奋剂检查最严格的一届冬奥会。一共进行了1219次兴奋剂检测。
### 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环境署(UNEP)对于2006年都灵冬奥会在环保方面的工作大加赞赏。UNEP和2006年都灵冬奥会组委会签订了一份协议。
### 最高的主火炬
2006年都灵奥运会主火炬为冬奥会历史上最高的主火炬。高57米的主火炬分为三节,每节的高度分别为31米、15米和11米。
### 让-皮埃尔·比达尔
让-皮埃尔·比达尔在1999年3月受伤后休战了一年半。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复出的他赢得回转金牌,他希望在2006年冬奥会上实现卫冕。但是在回转比赛开赛前一天,比达尔为了庆祝自己的29岁生日想滑雪助兴,滑雪过程中他左臂骨折,因此遗憾退赛。
### 塔尼娅·波蒂艾宁
2006年都灵冬奥会之前,芬兰在越野滑雪项目上赢得了71枚奖牌,但是从未在高山滑雪项目上有所斩获。塔尼娅·波蒂艾宁打破了这一尴尬纪录,在都灵冬奥会最后一个项目——女子大回转项目上斩获银牌。
### 意大利冰壶
冰壶在意大利并非流行运动,意大利获得参赛资格也是因为东道主的身份。但是,冰壶比赛通过电视转播映入数百万意大利人的眼帘。意大利人被这项运动以及意大利冰壶队22岁的尤埃尔·雷托尔纳兹的发型和极具设计感的眼镜所吸引。意大利队虽然击败了奖牌热门美国队和加拿大队,但最终仅名列第七。
### 速滑新项目
速速滑冰加入新项目:团体追逐。两个队每队由三人组成,在冰道两端同时开始比赛。哪队第三位选手率先抵达终点,哪队获胜。
### 单板滑雪障碍追逐
2006年都灵冬奥会上,令人兴奋的单板滑雪障碍追逐项目首次纳入冬奥会竞赛项目当中。运动员以小队为单位展开争夺,每队四人。比赛的赛道由斜弯、复杂地形以及跳跃障碍物组成。美国选手塞斯·维斯科特和瑞士选手塔尼亚·弗里登成为首夺该项目金牌的运动员。
### 仪式
2006年2月10日;第二十届冬奥会开幕式
#### 正式宣布奥运会开幕:
意大利总统卡洛·阿泽利奥·钱皮
#### 奥运圣火点燃:
斯特凡尼娅·贝尔蒙多(越野滑雪)
#### 运动员宣誓:
乔治奥·罗卡(高山滑雪)
#### 裁判员宣誓:
法比奥·比安切蒂(滑板)
名字
--
内韦和格利兹(Neve and Gliz)
在意大利语中“neve”是雪的意思,“gliz”代表“ghiaccio”一词,译为冰。
描述
--
内韦是一个雪球造型,格利兹则是冰块造型。他们将冬奥会运动人格化,代表着冬奥会取得成功的必备元素。内韦具有流线型、圆润的轮廓,让人们联想到动作的和谐和优雅。她身披红色。格利兹棱角分明的头部和平滑的身体相结合让人们联想到运动员的力量。他身披蓝色。
创作者
---
佩德罗·阿尔布克尔克
你知道吗?
-----
吉祥物的设计方案是国际大赛的产物。比赛在都灵冬奥会开始三年前开始,设计、广告、图形从业人员,设计机构和独立设计师均可参赛。最终,从收到的237个设计方案中挑选了五位终选候选人。最终的优胜者是一位葡萄牙设计师,他的设计方案受到奥组委主席办公室的青睐。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吉祥物设计师哈维尔·马里斯卡尔也在最终的评审团中。
从2005年10月到2006年2月,意大利电视台RAI 2和 RAI 3播放了52集卡通片,每集时长1分钟。每一集讲述一个奥林匹克主题,包括价值观、运动项目等等。